四象星座

24节气

 首页 > 24节气 > 北方小雪节气吃什么

北方小雪节气吃什么

 2025-10-25 11:21:48 编辑:京

我国疆域辽阔,人口繁多,各地在一年中不同的节气时令期间,往往有各异的习俗,并以南、北两大区域来大致做一个区分。

北方小雪节气吃什么

腌腊肉

在我国,腌制腊肉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相传,早在两千多年前,张鲁称汉宁王,兵败南下途经巴中,来到汉中红庙塘时,当地的百姓用腌制好的腊肉来招待他。清光绪二十六年,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避难西安,陕南的地方官吏就曾将腊肉作为贡品,进献御用,慈禧品尝腊肉之后,赞不绝口。

在民间,各个地区一直就有腌制腊肉的传统习惯,非常普遍。每到冬腊月,即“小雪”至“立春”前,每家每户都要杀猪宰羊,除保留够过年用的鲜肉之外,还要再留出一部分,人们用食盐,配上花椒、大茵、大料、桂皮、丁香等香料,把肉腌在缸里。

经过7—15天之后,把肉用棕叶或者竹蔑绳索串挂起来,滴干水,再用柏树枝条树叶、甘蔗皮熏烤,最后挂起来用烟火慢慢熏干而制成腊肉。生活在城里的人们,到冬腊月的时候,也要到市场上挑选肉质上好的猪肉、鸡、鸭、鱼等带回家腌制成腊味,品品腊味,增添岁暮的温馨气氛。

黑米

黑米为米中珍品,素有“贡米”、“长寿米”等美誉,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黑米的颜色之所以与其他米不同,主要是因为它的外部皮层中含有抗衰老的花青素类色素。米的颜色越深,表皮色素抗衰老的效果则越强。此外,这种色素中还富含黄酮类活性物质,相当于白米的5倍之多,对预防动脉硬化大有裨益。

长期食用黑米,不仅可以促进睡眠,还可治疗头昏、目眩、贫血、白发、眼疾和腰腿酸软等症。此外,黑米对补血、止痛、治疗内外伤等也有一定作用。产妇多吃黑米食品,身体可早日恢复,对少儿白发也有很好的功效。

冬季滋补身体吃黑米可以和其他的食物进行搭配,黑米可与白米一起煮饭,或与核桃仁、大枣、银耳、莲子等一同熬粥。因黑米外部是一层较坚韧的种皮,所以需提前浸泡而后才能煮烂食用,否则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另外,泡米的水要与米一同煮,可以保存其中的营养成分。

鲫鱼 

在寒风萧萧、冷气袭人的冬季,鲫鱼肉肥籽多,味尤鲜美,故民间有“冬鲫夏鲇”之说。鲫鱼肉质细嫩,肉味甜美,营养价值很高,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3克、脂肪11克,并含有大量的钙、磷、铁等矿物质。鲫鱼药用价值极高,其性味甘、平、温,入胃、肾,具有和中补虚、除湿利水、补虚赢、温胃进食、补中生气之功效。

鲫鱼所含的蛋白质优、齐全、易消化吸收、是肝肾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者的良好蛋白质来源。常食可增强抗病能力,防治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是肝类、肾类、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患者的极佳食材。经常食用,可补充营养,增强抗病能力。

鲫鱼含脂肪少,所以吃起来鲜嫩又不肥腻,非常适合既想美容又怕肥腻的女性食用。鲫鱼含有全面而优质的蛋白质,对肌肤的弹力纤维构成能起到很好的强化作用。经常食用可改善皮肤粗糙的状态,对因压力、睡眠不足等因素导致的皱纹,有很好的消除作用。

鲤鱼 

鲤鱼的蛋白质不但含量高,而且质量也很高,人体消化吸收率可达96%,并含有能供给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A和维生素D等人体所需元素,鲤鱼的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能最大限度的降低胆固醇,可以防治动脉硬化、冠心病,因此,多吃鱼可以健康长寿

加载全文
标签:小雪 北方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
广州冬至吃什么广州冬至吃什么
10月25日
冬至习俗南方北方有什么区别冬至习俗南方北方有什么区别
北方习俗冬至10月25日
江西冬至吃什么传统食物江西冬至吃什么传统食物
传统食物传统10月25日
日本立春前一天为什么要撒黄豆日本立春前一天为什么要撒黄豆
10月25日
2026年立春怎么转运2026年立春怎么转运
转运立春10月25日
韩国立春的风俗韩国立春的风俗
立春风俗10月25日
天津立春吃什么传统食物天津立春吃什么传统食物
食物传统10月25日
大雪节气穿衣原则大雪节气穿衣原则
节气大雪10月25日
苏州人过冬至的讲究苏州人过冬至的讲究
冬至讲究10月25日
广东吴川冬至民俗广东吴川冬至民俗
民俗冬至10月25日
江西各地冬至吃什么江西各地冬至吃什么
冬至10月25日
北方小雪节气吃什么北方小雪节气吃什么
小雪北方10月25日
立冬的时候老人穿什么衣服立冬的时候老人穿什么衣服
立冬老人10月25日
大暑吃什么传统食物大暑吃什么传统食物
传统食物大暑10月25日
惊蛰为什么分为三候惊蛰为什么分为三候
三候惊蛰10月25日
雨水男女同房为何易怀孕?雨水男女同房为何易怀孕?
男女雨水10月25日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的习俗与禁忌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的习俗与禁忌
立春禁忌习俗10月25日
大寒节气开运养生妙招大寒节气开运养生妙招
开运节气10月25日
雨水时节去哪里玩雨水时节去哪里玩
时节雨水10月25日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称为什么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称为什么
立冬立秋立夏10月25日